星期六的早晨,老鐘吃過早餐準備出門晨練,小明拉著他的手說:“爺爺,老師叫我們寫一篇題為《家鄉(xiāng)的變化》的作文,但我沒有素材,不知道寫什么,請您教教我。” “不難,你準備一下,我?guī)闳ビ来汉语L景長廊玩耍一趟就能找到作文素材了?!崩乡娦呛堑卣f。 說走就走,老鐘和小明開啟了永春河風景長廊之旅。老鐘牽著小明的手愉快地徜徉在永春河白帕段,但見明媚的陽光照耀著波光粼粼的永春河,河堤畔的楊柳在和煦春風中舞動著婀娜身姿,桃李爭妍,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花香。 爺孫兩坐在涼亭的條椅上,一邊欣賞旖旎風光一邊愉快地交談。老鐘指著二道河入河口說:“小明,你看,那就是本村,是我們家原來居住的地方!” “爺爺,我們家為什么要從本村搬到復興村?”小明不解地問。 “我們搬到復興村是因為一場嚴重的泥石流自然災害!”此刻,老鐘的臉上失去了笑容,表情十分嚴肅,“這是一段永志難忘的慘痛記憶。1990年8月1日下午6時5分,隨著一聲巨響,二道河爆發(fā)歷史上罕見的泥石流,泥石流以翻江倒海之勢肆虐了3天。二道河泥石流堵住了永春河,形成堰塞湖,沿岸大量房屋、農(nóng)田、引水渠、橋梁被毀,縣木材公司儲木場、縣食品公司養(yǎng)豬場、縣水泥廠等遭受嚴重損失,僅本村就有56戶家庭嚴重受災。要是泥石流發(fā)生在夜晚,我們連逃命都來不及。后來在政府的關(guān)心和幫助下,我們搬遷到南路社區(qū)復興村。想起當時的情形,我至今還心有余悸?!?/p> “爺爺,二道河為什么會發(fā)生泥石流?”小明問。 老鐘對小明說:“二道河泥石流是天災也是人禍。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木頭財政是維西縣的經(jīng)濟支柱,老百姓做飯取暖靠木柴和木炭。隨著大量森林被砍伐,二道河發(fā)源地及其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造成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引發(fā)二道河泥石流?!?/p> “爺爺,聽了你講的故事,我理解了老師說的話:危害大自然就是危害我們?nèi)祟愖约海缓亲o大自然就是呵護我們?nèi)祟愖约骸,F(xiàn)在,不砍樹了,永春河、二道河沿岸綠樹成蔭、柳暗花明、處處皆景。爺爺,您能不能告訴我,永春河、二道河是如何變得如此美麗的?”小明望著爺爺慈祥的面容說。 “我們繼續(xù)走,走完永春河風景長廊你就找到答案了!”老鐘微笑著對小明說。 時針指到上午10時,永春河風景長廊白帕、則那段游人紛至沓來,有帶小孩游玩的,有散步的,有打撲克的,有練習舞蹈的,有在生態(tài)魚莊釣魚的…… 老鐘帶著小明加入游人隊伍,享受著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果:兒童游樂園里,歡聲笑語直沖云霄;康體公園中,兒童足球賽酣暢淋漓;河變湖的景點,湖光山色,美輪美奐;民族文化長廊,各族文化交相輝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犁地坪水庫,碧波蕩漾,水天一色。 當天下午5時許,老鐘和小明跟隨游客來到白帕塘生態(tài)魚莊品嘗“土塘魚”。小明邊品嘗美味邊對爺爺說:“今天玩得真開心,收獲也不小?!毙∶鞯哪樕鲜幯腋5男θ?。 “那么,你找到永春河、二道河水患變水利的答案了嗎?”爺爺問。 見小明一時回答不上來,爺爺微笑著說:“那場可怕的泥石流災難引發(fā)了人們思想觀念、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變革。30多年來,人養(yǎng)樹、樹養(yǎng)人的理念深入人心,砍樹人變成了種樹人;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實施了河道泥石流防范、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綠化美化等工程,荒山禿嶺披上了綠裝,勾畫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永春河風景畫卷,維西縣被列為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縣。永春河畔的好風景變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好前景。過去,永春河畔的村民靠砍柴和燒炭找一點鹽巴錢,過著溫飽不足的苦日子。如今,這些村子靠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和綠色食品,步入了綠色發(fā)展的快車道,結(jié)束了千百年來貧困歷史,向著‘村莊高顏值、產(chǎn)品高品質(zhì)、生活高質(zhì)量’的目標闊步前進,老百姓的日子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p> 暮色蒼茫,華燈初上,爺孫兩人帶著愉悅心情回到復興村。小明坐在書桌前,攤開作業(yè)本高興地說:“爺爺,今天的所見所聞就是《家鄉(xiāng)的變化》最好的素材。我感到有說不完的話,寫不完的故事,我馬上就寫《家鄉(xiāng)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