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馬克思主義在迪慶的傳播之中共黨員在迪慶的革命活動(二)】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fā)展,鄰縣劍川、麗江、鶴慶等學校也在全國民主運動的影響下產(chǎn)生了愛國學生的進步組織。迪慶當時沒有中學,中甸金江等地的學生大多在麗江、鶴慶等地讀書,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積極上進,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正義感,在地下黨的啟發(fā)激勵下,組成了金江旅麗同學讀書會這一進步組織。讀書會領導成員每年選舉一次,而且有部分學生如楊廷權、和榮先、趙鴻源等是中共黨員或中國民主青年同盟會(以下簡稱“民青”)成員,地下黨派這些進步青年學生去做讀書會的工作,因勢利導,逐步將這一組織納入黨的直接領導,使其健康發(fā)展、壯大。在學習提高的基礎上,地下黨吸收了尹啟湯、楊嵩華、和錫品、孫福海、和顯宗等成員加入黨的外圍組織“民青”。由于組織有序,活動出色,影響擴大,維西、蘭坪、德欽等縣的許多學生也紛紛加入了這個組織。學生自動捐獻筆墨紙張和經(jīng)費,分工合作,日夜趕抄油印各種革命書刊,相互傳閱,宣傳革命。這些刊物主要有《整風文獻》,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目前形勢和黨的任務》,艾思奇的《革命人生觀》《大眾哲學》等。 讀書會活動初期,主要以印發(fā)傳單、組織歌舞表演等形式,宣傳反蔣、反帝、反“三征”(征兵、征糧、征稅)。演唱反映窮人解放的歌舞《金鳳子開紅花》,反映解放區(qū)人民幸福生活的《山那邊呀好地方》,反映大生產(chǎn)運動的歌劇《兄妹開荒》,反映軍民魚水情關系的《劉永貴受傷》等節(jié)目,進行革命啟發(fā)工作。1948年全國都執(zhí)行減征,唯有中甸縣增加各種征稅,縣長及稅務委員浮收耕地稅,兵役科長浮收兵役稅,增加兵役名額,以錢代役,鄉(xiāng)保長假公濟私亂收派款等,引起農(nóng)村民眾激憤。讀書會成員按照麗江縣工委的部署,利用寒假回到家鄉(xiāng),通過組織“讀書會”“識字班”“歌詠隊”等形式,宣傳群眾、組織群眾、領導群眾進行反“三征”的宣傳活動。1949年春,地下黨組織以讀書會名義發(fā)出《致縣長張祖年書》《告金江父老同胞書》《反“三征”意見》(傳單),聯(lián)合進步教師、開明紳士,發(fā)動群眾組織農(nóng)民反抗斗爭協(xié)會(簡稱“農(nóng)抗會”)、“婦女會”進行抗稅斗爭,并由和耀周、孫福海帶隊赴下江至三壩、金江至上江散發(fā)傳單,宣傳群眾。最后,在士旺公澤民家對縣長張祖年直接做工作,張祖年答應向讀書會簽字退還耕地稅、兵役稅的浮收部分,鄉(xiāng)保長們利欲熏心的舉止也有所收斂。通過這場斗爭,人民群眾受到了較深的教育和啟發(fā),鼓舞了斗志,樹立了斗爭到底的信心,為廣泛開展群眾運動打下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摘自《中國共產(chǎn)黨迪慶藏族自治州歷史(第一卷)》(1941—1950.5)】 (未完待續(xù)) 來源:中共迪慶州委黨史研究室 轉(zhuǎn)自:迪慶融媒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