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奔子欄鎮(zhèn)葉日村致富帶頭人勞登 葉日村地處偏遠山區(qū),交通條件滯后,農業(yè)基礎設施薄弱,是奔子欄鎮(zhèn)最為貧困的行政村。49歲的勞登從去年當選村委會主任以來,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奔波于全村的各項建設當中。僅一年的時間,葉日村的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他也因此成為了村民心中敬佩的好主任,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尋求致富路子 促進家庭增收 1979年初中畢業(yè)后,不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登,積極探索著改變生活的路子,他先后做過木匠、小本生意等,這些雖然解決了一家人的溫飽問題,但是沒有多少利潤可積蓄。1982年,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時,具有生意頭腦的勞登開始學做工程。他從不懂工程技術到熟練掌握技術,從生意虧本到做盈利工程,從一無所有到致富帶頭人,已記不清經歷了多少酸甜苦辣,唯一讓他欣慰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鄉(xiāng)親們的家庭經濟收入逐年上升。 勞登的家鄉(xiāng)達拉小組地處羊拉公路邊,有著十分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特別是羊拉銅礦正式開采、公路改線以后,過往的人日益增多,機遇又一次降臨到勞登身上,給他帶來了發(fā)家致富的機會,他在自己的家門口的公路邊搞起了餐飲、住宿,使家庭經濟錦上添花。截止2010年底,家庭經濟純收入達到了15萬元,實現了年固定收入20余萬元。 致富不忘鄰里 帶動鄉(xiāng)親增收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真富”,勞登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對鄉(xiāng)親們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從開始做工程至今,凡是需要用工,勞登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己的父老鄉(xiāng)親,并盡量給他們最好的待遇。自己開辦的餐館并不大,只需要一個工人,他便鼓勵鄉(xiāng)親們種植蔬菜、養(yǎng)殖藏豬藏雞等來供應他的餐館,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鄉(xiāng)親們增收。特別是2010年國道214線提質改建工程開工后,勞登又承包了200多萬的附屬工程,需要近70名工人。他通過各種渠道動員鄉(xiāng)親們來自己的工地上打工,并定期發(fā)放月工資3000.00元,全年支付小工工資70多萬元。僅2010年一年,他就帶動相鄰務工家庭人均增收近千元。 帶領村民強基礎 共建和諧新農村 勞登同志憑著自己的學識、社會閱歷、為人處事贏得了父老鄉(xiāng)親的尊重,一直以來擔任小組會計。2009年小組成立黨支部時,他被推選為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小組順利完成了活動場所建設、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他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能人。在第四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啟動之前,好多村民奔走相告,請求勞登競選村委會主任。而作為包工頭的勞登深知,一旦當選村主任就意味放棄打理工程的時間,放棄更多高利潤的工程。然而,面對鄉(xiāng)親們期盼的眼神,他沒有拒絕,沒有辜負鄉(xiāng)親們的愿望。 上任以后,擺在新一屆班子面前的難題很多,但最為棘手的是如何改善破舊不堪的辦公樓和相對滯后的基礎設施。在上級部門的扶持下,村里投資90多萬元修建了面積3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及籃球場。葉日村有16個村民小組,居住分散,環(huán)境惡劣,通組公路覆蓋率低、等級差,水利設施簡易。為改變這一現象,他不辭辛勞跑項目資金,在各方幫助及組織村民投工投勞下,完成通村組公路加寬改線13公里,新修尼龍保通組公路2公里,新修娘吉貢公路5.1公里,新修公用公路2.5公里。完成水利工程3件,埋設膠管3400米,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勞登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在極力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把工作向解決群眾的吃住難、就醫(yī)難、上學難等三難問題傾斜。爭取到救災款10萬元,解決了3戶困難戶的住房問題。對水東、白仁等5個種植葡萄的村民小組發(fā)放糧食10噸,努力確保他們在糧食減產情況下的正常生活。爭取并發(fā)放大學生救助金1.2萬元,解決了貧困大學生的燃眉之急。爭取醫(yī)療救災款近15萬元,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爭取并向全村發(fā)放復合肥40噸,折資8萬余元,一定程度上促使糧食增產。同時,借每次集中培訓、進組召集會議之機,詢問老百姓的所需、所求、所盼,并從長遠利益出發(fā),引導教育村民積極調整產業(yè)結構,為下一步培育色產業(yè)打牢思想基礎。 勞登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自己的一片赤誠之心,換來群眾的愛戴、擁護,并將之轉換為引導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動力,努力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yè)增產、農村穩(wěn)定上下功夫,為建設和諧繁榮新農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馬建軍 安永鴻 此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