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慶高原,山林宛如一座天然的寶藏庫,孕育著無數奇珍異寶。其中,松茸這顆隱匿于林間的明珠,不僅是天賜的美饌,更是當地人民的重要收入來源。據統(tǒng)計,香格里拉市每年的松茸產量在300至1400噸之間,具體數值隨年份和統(tǒng)計方式而有差異。最新數據顯示,香格里拉市建塘鎮(zhèn)吉迪村的松茸年產量約為300噸。這片神秘的土地,因松茸的生長而煥發(fā)出別樣的魅力。 我有幸結伴吉迪村的卓瑪,踏上了這場尋寶般的山林拾菌之旅。每一步都充滿期待,每一次發(fā)現都令人心跳加速。卓瑪對山林的熟悉與熱愛,仿佛賦予了這片土地生命的活力,她的身影在林間穿梭,帶領我探索那隱秘的角落。只有細心和耐心才能捕捉到松茸的蹤跡。當一顆小小的菌蓋從落葉堆中露出頭來,仿佛找到了珍寶,那份喜悅令人難以言喻。它不僅象征著大自然的慷慨饋贈,更寄托著藏族人民對豐收的希望。這次的采摘之旅,不僅是對自然的探索,更是一次深入原始森林的心靈之旅,每一個瞬間都充滿驚喜。 清晨的山間還籠罩在淡淡的晨霧中,我和卓瑪已背起氆氌背袋,踏上了通往松茸的山林。她邁著輕快的步伐,宛如山林中的精靈,引領我穿越蜿蜒的小徑。遠遠望去,山巒如同一座綠色的寶庫,繁茂的樹木交織成一片翠綠的海洋,仿佛守護著山中的秘密。我跟隨在卓瑪身后,心中既充滿期待,又略帶一絲緊張。 “這片山林,就像我們的家,松茸就藏在它的懷抱里?!弊楷數穆曇羟宕鄲偠?,宛如山間流淌的清泉。她的話讓我對這片土地充滿敬畏,也激起我更濃的好奇心。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前行,路邊的野花野草在微風中搖曳,散發(fā)出淡淡的芳香,仿佛在迎接我們的到來。 走進山林深處,映入眼簾的是郁郁蔥蔥的青岡林,樹枝上懸掛著一串串松蘿。尋找松茸的工作正式開始了。卓瑪變得格外專注,她那銳利的目光如鷹隼般警覺,仔細搜索著地面和樹根周圍的每一寸土地。我也學著她的樣子,彎腰低頭,凝神細察。松茸像一位羞澀的精靈,藏匿在落葉、草叢和樹根之下。卓瑪告訴我,松茸的生長環(huán)境極為講究,濕度、溫度和土壤條件都需恰到好處。每次發(fā)現一朵松茸,都是一次幸運的邂逅。 我們在樹林間穿梭,腳步輕盈,生怕驚擾了這片寧靜。時間悄然流逝,我的眼睛開始有些疲憊,但卓瑪依然保持著高度的專注。忽然,她蹲下身子,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我趕緊湊過去,只見一堆落葉中,一朵小巧的松茸露出了菌蓋。它的顏色深沉如大地,卻又帶著一抹神秘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自己的珍貴。 卓瑪小心翼翼地將松茸從土中挖出,用樹葉或松針輕輕包裹,放入氆氌背袋。我的心情激動不已。這小小的菌子,在手中沉甸甸的,仿佛裝載著大自然的珍寶。 隨著氆氌背袋里的松茸不斷增加,那份喜悅也在心中逐漸積累。這些松茸,將被帶到山下的市場,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珍饈,也為群眾帶來豐厚的收入。 卓瑪說,從小長輩們就會告訴孩子,要尊重自然,保護松茸的生長環(huán)境。這些話如同一顆顆種子,深植于藏族兒女的心中,代代相傳。過去人們采摘松茸時,遵循著許多不成文的規(guī)矩:不過度采摘,留下一部分讓它們得以繁衍。這種和諧共生的智慧,體現了藏族人民與自然的深厚情感。 夕陽漸漸西墜,我們知道該返程了。氆氌背袋已滿載松茸,沉甸甸的。沿著來時的路下山,雖有些疲憊,但心中滿是希望。 卓瑪說,這些松茸將改善生活條件,供孩子們讀書。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對未來的憧憬。而我,也在這次與卓瑪的山林拾菌中,收獲了很多感動與啟示。 這次的山野之旅,如同一場別開生面的冒險。從期待出發(fā),到專注尋覓,再到喜悅收獲,每一環(huán)都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它讓我感受到迪慶高原那份純粹的自然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讓我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在這片土地上,松茸不僅僅是一種菌類,更是人與自然、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轉自:迪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