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臺位于香格里拉市東南部三壩鄉(xiāng)白地,距縣城105公里。是著名的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圣地,納西語稱為“拜柏芝”,意為逐漸長大的花。 早在唐宋年間,白水臺就成了滇西有名的游覽勝地,相傳釋里達多法師曾在此修煉,石壁上刻有“釋里達多禪定處”的碑文。碑文還有明嘉靖年間納西族土司木高的題詩,詩云: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壟,玉埂銀丘數(shù)萬塍。曲曲月留塵不染,層層瓊涌水長凝。長江永做心田主,羨此高人了上乘。 每年二月初八,當?shù)氐募{西族都要來此地殺雞祭山神,青年男女歡聚在一起,跳起歡快的“阿卡巴拉”。納西族有句俗話:“沒有到過白地,不算大東巴”。在白地流傳著的東巴經是目前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象形文字,而古樸、原始的東巴舞被納西族學者考證是納西族古老的舞譜。 在白水臺左則,有一泉臺,形似新月,一池清水,盈盈四溢,相傳是仙女梳妝的地方。泉臺右則,一石穹隆,潔白似錦,形如一懷孕的女子,是納西族生殖崇拜之地。有故事說,東巴教鼻祖丁巴什羅與彌勒佛斗法失敗,丁巴什羅向彌勒佛要座位。佛說他抓把雪,丟到哪里,哪里就是丁巴什羅地盤。結果把雪撒到了白水臺,白水臺變成了白色,成為了丁巴什羅的修行地,丁巴什羅到了白水臺后,就把那里的巖石開鑿成了梯田,教人們開田種地。于是人們在斜坡上開起了層層梯田,引來白水臺的水灌溉,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從此每年二月八人們就來到白水臺祭祀,感謝丁巴什羅。(李中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