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兩年了吧,每天拍一張照片記錄生活,已經(jīng)成為我的日常習慣。 我之所以頻繁記錄著,是因為生活值得。有時候并不是照片需要我們留念,是我們需要照片來幫我們留念,當日后某一天翻看照片時,就會想起當時拍照片的心境,也會欣慰當時的隨手一拍。 我所記錄下來的生活并不是什么重大的事情,而是一些微小的細節(jié)。比如每天的晨光、上下班時路過的街道、與朋友聚會的開心時刻、偶遇的貓和狗……我拍的照片很生活化,可以說非常隨意。路邊的椅子平淡無奇,可是在某個時刻籠罩了一片光暈,看上去立馬就不同了。即使我什么也不說,你也知道我遇見了一個閃閃發(fā)光的下午。拍照,就是在時間的長河里截取一個瞬間,留下一個讓你心動的時刻。 《人民日報》上有這么一句話:“能拍就拍,能照就照,想炫的一定要炫。十年后,再好的相機和技術也拍不出如此般的模樣。大膽地記錄生活,你現(xiàn)在的每一天都是值得被收藏的。”說得真好,想炫就炫出來,但是大部分照片都儲存在我的相冊里,不光有高光閃亮的瞬間,也有生活里不如意的時刻,因為這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記錄下了凌晨三點出差趕飛機時的微雨;三伏天當街搞促銷時曬黑的皮膚、汗水濕透的衣衫和疲憊不堪的樣子;母親生病住院時那一個個不眠之夜,窗外的月光仿佛都陪著我哀傷……幸運的是,它們至今都還在。這樣的記錄,讓我發(fā)現(xiàn)我已變得更加有耐心,更加注重細節(jié)。 在某個社交平臺上,我有一位“特別關注”的好友,他身體不太好,輕易不出門,他觀察世界的方式是每天從窗戶那兒拍一張樓下的風景:那棵銀杏樹的冬天、春天、夏天,等天氣轉涼,就能集齊一年四季了;云霧、雨雪,甚至還有風的樣子——搖擺的柳枝、飛揚的裙擺、水面的微瀾。這是對生活的熱愛,也是一份屬于自己的藝術,雖然今生也未必能謀面,但我知道他身體里住著一個絕對浪漫又熾熱的靈魂。 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的當下,拍照變成一件越來越方便的事情。當我們拍下轉瞬即逝的美好時,最重要的是鏡頭背后的眼與心,那關乎著我們以怎樣的體驗在感受著生活,用怎樣的視角在看待這個世界。 愛人把我的拍照行為形容為“私攝影”,我擊掌叫好:“神比喻!”一個“私”字,寓意只與自己有關,仿佛是我和大千世界的喃喃自語,凡俗的日子在影像中慢慢發(fā)酵,終會釀成一首悠長的私人生活之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