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又到了核桃采收的季節(jié),今年會不會又像往年一樣出現核桃落滿地,群眾不愿撿的現象呢? 我的家鄉(xiāng)——維西縣康普鄉(xiāng)念里米村王樹上組坐落在碧羅雪山腳下,在色彩斑斕的秋色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漫山遍野、連綿不斷的核桃林。 而我已20多年沒有撿拾過核桃了,很想吃吃自己撿的核桃榨出來的油。正好十月假期,可以回鄉(xiāng)撿拾核桃,尋找童年的記憶。 近兩年來,核桃產量大,價格回落,干泡核桃每市斤3至5元,鐵核桃每市斤1.2元至1.5元,所以,農民群眾不像過去那樣,核桃還不沒成熟就忙采收,集中用竹竿采收泡核桃,鐵核桃等到自然掉落或搖一搖后再撿拾,甚少出現“白露到,竹竿搖,遍地金,扁擔挑”的現象。 昨夜下了一場雨,而早晨隨著天光漸亮,天漸漸放晴——這樣的日子是撿拾核桃難得的好日子。 清晨,我背著背簍,穿過小路,到記憶中最大的核桃林撿拾昨夜被風雨打落的核桃。 到達核桃林時,未出現想象中“核桃落滿地無人撿拾” 的現象,在我小時候玩耍過的、長滿荊棘的百年核桃樹下,放著一堆用雜草覆蓋的核桃果,看來我來晚了,剛剛有人來撿過了,況且是撿的核桃太多,一次背不完而堆放在樹下。 我又走到另一棵樹下,我記得這是一棵泡核桃,樹齡近80年,是我小時候見過的我們村唯一的一棵嫁接的核桃樹,是由我走南闖北的大爹嫁接的。那時候,沒有人會嫁接核桃樹,所以在我記憶中,這件事曾經是我爺爺向人炫耀的資本。不像現在,棵棵泡核桃都是嫁接而成。 很不湊巧,今天這棵核桃樹也剛剛被打過了,未蛻皮的青核桃放在蛇皮口袋里,整齊地碼在樹下,并蓋著核桃葉。 我啞然失笑,我最親愛的家鄉(xiāng)人,還在沿用這種古老的野外存放東西的方式,從來不擔心被人偷走。 正想著,一位穿著紅衣的中年婦女從玉米地中間的小路鉆了出來,哦,原來是隔壁阿嫂。 “阿嫂?!?/p> “有核桃嗎?撿到了嗎?” “才撿到二三十個?!?/p> 阿嫂笑著說:“這里離村近,撿的人多,你想撿的話,到遠點的地方去,現在核桃不值錢,遠點的地方沒人撿。” “不值錢也可以榨油吃,為什么不撿?!?/p> 我有點不理解村民的做法,覺得核桃油是很好的食用油,無添加劑、無農藥,核桃撿了不一定馬上賣,也可以榨油。 “現在是農忙的時候,年輕人有的忙著收包谷、挖藥材,有的給人打工,打工一天最少有100塊的收入,還包吃,撿核桃一天掙不了100塊?!卑⑸┱f,她是年紀大了,打不了工,閑著也是閑著,才在房前屋后撿核桃,要說榨油,她家前年的核桃還沒有吃完。 “現在幾乎都不打核桃嗎?” 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撿核桃一定要去人家打過的樹下撿,一般還沒有打過的都不允許也沒有人去撿。 “有些泡核桃打,像這么大的樹,還是叫它自己掉落再撿,不敢冒險上樹,也不敢請人,發(fā)生點意外,劃不來。”阿嫂說,現在生活好了,農民也很注重安全,很難請到上樹打核桃的人。 一邊聊天一邊用鐮刀挑開雜草,尋找核桃。一上午過去了,我的收獲不大,只撿到了三四斤核桃。 下午,我聽取鄰居的意見,沿著進村水泥公路繼續(xù)我的撿核桃工作。 進村公路上,特別是零散小核桃樹下掉落的核桃最多,村民一般到核桃林集中地或者大核桃樹下撿,而我反其道而行之,效果很明顯,到下午四時,我已撿滿整個籃子,讓隔壁家的摩托車幫我拉回家去。 我從小學五年級離家到縣城上學至今,已過去30多年,期間,每年春節(jié)也回家過年,看望父親,但都來去匆匆。時逢秋收時節(jié),我親身經歷撿拾核桃的過程,其感受非同一般,既在一同勞動中感受黨的惠民政策在廣大農村落地生根后,給群眾帶來的實惠,也感受到隨著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同時,對鄉(xiāng)親父老依然保持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傳統(tǒng)而欣慰。(余麗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