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平穩(wěn)順利、特區(qū)開局發(fā)展良好,特別是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方面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樹立了榜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澳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澳門人堅守中華文化傳統(tǒng),始終如一地保持著濃厚的家國情懷,毫不掩飾地展現出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的自信心。這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深入骨髓,發(fā)自內心,自然表露。 的確,澳門與祖國陸地相連,命運一體,澳門人展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是應有之舉。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澳門在相當長時間里處于殖民統(tǒng)治之下。無論國勢興衰、無論殖民統(tǒng)治如何苛嚴,澳門華人能夠義無反顧、理直氣壯地保持自信、堅守立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樣的局面,是一代又一代忠貞的愛國主義者長期深入基層、深入民間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祖國文脈的結果。正是他們的默默耕耘、有時還冒著風險甚至人身安危的奉獻,才牢牢堅守住澳門這塊陣地,成就了今天澳門愛國愛澳的主流價值觀、主導性的話語權和繁榮穩(wěn)定的大局。他們付出的血汗及其擔當精神,令我們感到自豪,也令我們對鞏固愛國愛澳基礎并使愛國愛澳事業(yè)薪火相傳充滿信心。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绷暯街飨诓煌瑘龊线€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文化自信源自一個民族的真善美及其生活方式,體現在舉手投足之間,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品行;體現在民族國家存亡榮辱之際,是信念,是骨氣,是擔當,是操守。澳門雖然長期在殖民管理下并直接與西方世界交接,但依然保持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本真和中國人的錚錚鐵骨,并與西方文化和諧共處、交流融匯,就是因為凝聚了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氣神,有信仰,重情義,敢擔當,肯作為。 正是基于文化自信,澳門人在民族興盛之時不自以為是,在國家衰敗之際也不妄自菲薄,在急驟的歐風美雨中始終不亂方寸,在與西方交往中始終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負,平等以待;自尊而不傲慢,兼收并蓄;理直氣壯而不自私自利,不同而和;旗幟鮮明而不排壓異己,和而不同,互相對話、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恰如其分地扮演著東西文化交流的角色,在西學東漸、中學西傳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形成當今澳門古今同在、中西并舉、禮俗并重的壯麗文明風景線,形成今天澳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和睦相處、守望相助、共生共榮、共贏共享的社會形態(tài),為實施“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了一個活生生的典范。 正是基于文化自信,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成立后,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刻認識到這道壯麗文明風景線和這種獨特社會形態(tài)的意義、價值和作用,在充分照顧其他族群文化和利益的情況下,不僅投入資源,還設置機構,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大力傳播和弘揚中華歷史文化,大力挖掘和研究澳門歷史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澳門故事,強調澳門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血肉關系,鼓勵青少年了解民族文化和國家發(fā)展,培養(yǎng)青少年正確的民族觀念和國家觀念,認識我們“從哪里來、現在哪里、往哪里去”這個重要問題,增強其家國情懷。正如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與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舉行工作會議時所指出,傳播和弘揚中國歷史文化,是國家賦予澳門的使命。 在此一使命的感召下,我們廣泛團結凝聚文化學術界的力量,參與組織了國家文化部的《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的編撰,深度挖掘民族文化中的澳門基因;組織參與了中央文史館的《中國文化通覽·澳門卷》和中國大百科出版社的地方百科叢書《澳門百科全書》的編撰,回歸中華文化的大家庭;系統(tǒng)整理出版了澳門的檔案文獻,編撰出版了《澳門編年史》、《澳門史新論》等專著,并著力編寫中學歷史教材,籌備“澳門記憶”工程,積極構建澳門學,還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歷史文化大使,以他們獨有的方式方法,傳播弘揚歷史文化,牢牢把握澳門歷史話語權。同時,政府或通過社團組織“千人計劃”“航天科普交流活動”“青年大學生內地學習實踐計劃”“國家文博機構實習計劃”“優(yōu)異生內地參訪團”等,持之以恒地組織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到內地參觀、訪問、研修,參悟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了解日新月異的國家進步,增強其文化自信心和發(fā)展融入感。 澳門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橋梁之一,為增進中國與世界的了解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在新時代,我們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fā)揮澳門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推動澳門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特別是葡語國家和地區(qū)展開多形式、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尤其是文化、教育、體育領域的合作,例如發(fā)放“一帶一路”獎學金,舉辦展覽、演出,組織學術研究課題和研討會等,鼓勵與沿線國家的雙向交流,促進人心相通,致力于將澳門打造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平臺和中葡合作的平臺。 澳門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真實縮影,飽經滄桑。澳門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堅守中華文化傳統(tǒng),愛國愛澳已經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與西方文化朝夕相處,積累了豐富的對話、溝通經驗并形成了獨特的話語體系;回歸后“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也充分證明不同文明、不同制度是可以共存共生、共榮共贏的。總結歷史經驗,挖掘文化價值,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是為了更好地面對未來、創(chuàng)造未來。澳門“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社會經驗,不僅是特別行政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寶貴財富,還可以在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以及中國進入世界舞臺中央的進程中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也為當今充滿爭端和沖突的世界提供了一條可行的發(fā)展路徑,貢獻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 責編/周素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