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界部分畫有太陽、月亮、星宿。傈僳族認為它們是天永恒圖。 虎學全搜集 傈僳族音節(jié)文字文獻有一些圖形,比如《先天八卦圖》、《永恒圖》等等?!断忍彀素詧D》至今尚未解讀出來,實際功用也未完全明朗?!队篮銏D》也叫傈僳族《輪回圖》,它是傈僳族生命觀的抽象表達,也是傈僳族嘗試探索宇宙與天地萬物之關(guān)系的啟蒙表現(xiàn)。 傈僳族《永恒圖》從上到下分為三層,分別表示宇宙三界。即天空界(木寡)、理想界(媽迷底)和大地界(米乃底)。由此可知傈僳族先民在很早時期就已經(jīng)完成對宇宙表象的劃分,意識到人類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 空中永恒不變的“物”,是時間輪回的參照。比如啟明星升起來就是“提擬”(一天的開始)、日落月升就是“提黑”(一夜)、月圓月缺就是“提哈”(一月),萬物生命在天空之“物”的永恒更替中輪回。傈僳族先民在人類的遠古時代已經(jīng)意識到天空中的南北極星與大地位置的關(guān)系、啟明星和傈僳語叫“灑塔”的星星與時間的關(guān)系、銀河方位的改變與地球四季變換的關(guān)系,這個基本意識為傈僳族自然歷法和天文學的誕生提供了基礎(chǔ)。 《永恒圖》把宇宙劃為四等分。其中占據(jù)宇宙三界一半的是“媽迷底”,即理想界。用一個巨大的傈僳族音節(jié)文字表達,這個大字是“永恒”之意?!皨屆缘住笔抢圩鍌髡f中祖先棲息的理想故土,生活在理想界的人們可以不生不死、健康幸福,是傈僳族虛擬的永恒家園。據(jù)推測,“媽迷底”可能是一個古代地名,“底”這個字有“平坦”的意思,與傈僳學界公認的先民遷徙之源“蒙汗底里”(青海湖)的地形條件有吻合之處,因此我認為“媽迷底”可能就是傈僳族最初的發(fā)源地。在理想界圖案上,表達“永恒”的字兩邊各有一棵樹,左邊那棵樹開花,右邊那棵樹結(jié)果。說明傈僳族遷徙之源鳥語花香、果實累累,這又得益于天空的日月光芒和宇宙精華。左邊那棵樹有八片葉子,加一朵花,是數(shù)字九。右邊那棵樹有六片葉子,加一個果實,是數(shù)字七。傈僳族傳統(tǒng)上,九是大數(shù),代表男性,男性居左。數(shù)字七則代表女性,女性居右。 理想界“永恒”大字的下方寫著十一個音節(jié)文字,分別是“天空、萬物之神、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意思。闡明的是傈僳族祖先家園充滿天地靈氣,自然和諧,具有激勵人們?yōu)榻ㄔO(shè)美好和諧家園不斷努力進取的意義。從理想界兩棵樹的寓意來看,也有“陰陽和諧、男女和睦”祈福人類生育旺盛,民族繁榮壯大之意。 《永恒圖》最底層是“米乃底”,即“大地界”?!按蟮亟纭边@個圖案是由三條弧線組成的。傈僳族《永恒圖》對大地的認識與傈僳族長詩《創(chuàng)世紀》提出的大地觀念是一致的。傈僳族《創(chuàng)世紀》詩句中說道:“阿奴娘瑪牧竹鄧拉提擬,阿奴別瑪牧魄魄拉提擬?!边@兩句詩歌用漢語言無法做到準確翻譯,但它的意思是:“那一天,遠古的蜘蛛織成大地的羅網(wǎng)。那一夜,上古的蜂王建成大地的蜂窩?!痹娋渲刑岬降摹澳林瘛敝械摹澳痢笔恰按蟮亍钡囊馑迹爸瘛币话阒浮叭祟惻c動物的神經(jīng)”,因此“牧竹”可以翻譯成大地的神經(jīng)?!澳疗恰敝械摹澳痢迸c上同,“魄”是馬蜂的蜂窩,這種蜂窩是橢圓形的。兩句詩歌使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大地比喻成一個具有生命的球體。因此有傈僳族學者認為,“牧竹”可能指地球上造成氣候變化的大洋氣流通道或大地磁場。“牧魄”則指大地之球,也即“地球”。迪慶部分傈僳學者的比喻則更形象,他們認為“牧竹”既然是“大地神經(jīng)”,而大地神經(jīng)是“遠古蜘蛛”編織的“羅網(wǎng)”,那就很可能是指地球的經(jīng)、緯線。這個大膽的推測當中有一個疑問,傈僳族創(chuàng)作《創(chuàng)世紀》的年代,世界上還沒有地球經(jīng)、緯線的概念,那個時代的傈僳人,怎么知道地球可以用經(jīng)、緯線進行劃分呢?這些推論雖未得到證實,但也是出之有據(jù)的。 《永恒圖》中大地界的曲線結(jié)構(gòu)也的確酷似今天地球的經(jīng)、緯線。無論這些觀點最終能否成立,我們都可以感覺到所有的證據(jù)都指向傈僳族先民在創(chuàng)作《創(chuàng)世紀》古歌的遠古時代就有了“大地圓球”的概念。由于受漢族傳統(tǒng)的“天圓地方”概念的影響,很多民族也承認大地方形的推論。傈僳族“大地圓球”的驚人推測在滇西北民族中是具有超前意義的,因此傈僳族的宇宙觀也在滇西北的民族大家庭中獨樹一幟。但是由于動蕩的生活和歷史條件,沒有得到更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完善。 由于歷史原因,發(fā)明傈僳族音節(jié)文字和繪制《永恒圖》的傈僳族學者汪忍波以及他的前輩祭司們,世代生活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橫斷山區(qū),生活在傈僳族傳統(tǒng)文化的濃郁氛圍中,沒有機會接觸漢文化。因此可以斷定《永恒圖》是根據(jù)傈僳族《創(chuàng)世紀》和眾多史詩、宗教信仰以及神話傳說進行繪制的,是傈僳族生命觀的抽象表達。他們嘗試用《永恒圖》闡明傈僳族的生命哲學,并最終認為宇宙是由天空界、理想界、大地界構(gòu)成的。宇宙三界有神秘之門連通,互相影響,也互相促進。只有三界和諧,人類才能得到“理想永恒”。因此他們提出的傈僳民族精神和生存理念實際上就是人與萬物和諧,萬物和諧才能幸福永恒。 由于具有追求萬物和諧與生命安康的精神,《永恒圖》曾經(jīng)以門神和年畫的方式流傳在民間,激勵著眾多傈僳族祭司不斷地探索宇宙真相與生命答案,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傈僳族同胞為實現(xiàn)理想生活不斷努力拼搏。(作者:李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