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趁早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骨量開始丟失的年齡女性為35歲,男性為40歲,防治骨質疏松越早越好。因此,中年以后應每年檢查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密度變化情況,防患于未然。 要運動 長期循序漸進地運動,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運動還能促進骨細胞的活性。有報道說,6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堅持運動,可使骨齡年輕20年。 要護腎 實驗證明,補腎方藥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動,促進骨形成。補腎方藥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穩(wěn)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所以,人到中年,應根據(jù)體質的陰陽偏頗,常服補腎之品。 要健脾 在骨組織的代謝過程中,需要適量的鈣、磷及維生素D。某些胃腸道疾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時,可影響鈣及維生素D的吸收,造成骨質疏松。臨床應用健脾調脾法治療胃腸道病癥和改善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行之有效,可用人參歸脾丸、參苓白術丸等。(來源:健康東莞)
|